思政课教学从“指尖”直抵“心间”
智慧教学课堂提升思政课效果
周明明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推动思政课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发展成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不久前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
课堂是通过理论溯源和实践分析把静态知识体系变成鲜活思想认知的阵地,智慧教学课堂建设紧紧扭住“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一关键,着眼于解决专业化智慧教室建设滞后问题,构建起以全媒体为支撑的思政课交互式教学模式,实现思政课建设供给侧转型升级。
科学甄别学生特征,统筹配备师资
与传统思政课堂相比,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思政课智慧课堂是集软硬件智能设施、技术于一体的智慧教学新生态,旨在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混合现实技术(mr),实现对思政课教学环境的智慧赋能,打造“ai 思政课堂”新模式,科学甄别学生特征,统筹配备师资,精确定制课堂内容,智能优化课堂教学,精准评估课堂效果,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人际互动增强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深度学习与沉浸式体验,实现教育过程由“一对多”到“多对多” “一对一”转变,提升思政课课程育人的导向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跨界融合,打造新时代思政课智慧课堂
适应全媒体时代跨界融合、开放生态、万物互联的特点,打造新时代思政课智慧课堂,首先要以智能技术为驱动,从软硬件入手夯实智慧课堂基础设施,包括硬件方面的智能黑板、智能多媒体设备、云平台、服务器,软件方面的智能学习系统、交互系统、管理系统和评价系统等。在此基础上,还应抓好以下三点:
搭建智慧教学新场域。坚持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利用移动直播、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技术,搭建起融交互性一体的虚拟教学体验场景,为学生提供智慧互动式、情景体验型学习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上好思政课的积极性。智能化场景建设通过主动接入名师课堂,组建学习小组,可以方便学生与名师对话、与同辈交流、与前沿接轨,深化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增强思政课的高效性。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了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无缝衔接,延展思政课学习空间,构建起教师全场域教学、学生全场域学习的新型教学共同体。
完善智慧教学新供给。坚持内容为王,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思政课智慧课堂。借助数字文本、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形式,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完善思政课智慧教学的数字资源总量;打通数据信息壁垒,推动数字资源集中与共享,形成全面覆盖、统一接入、统筹利用的思政课数据共享大平台,以云端共享、云传播等形式促成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跨地区跨学校协调联动,打造新一代思政课智慧教学共同体,为思政课课堂教学提供丰富数字资源供给。
释放智慧教学新效能。以智慧课堂为抓手,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综合分析、联动分析、对比分析,驱动智慧教学优化与完善。譬如,抓住学生需求数据映射出的各种信息,通过个性化专属化内容推送,提升供需匹配度;抓住学生反馈数据映射出的思政课教学疑点难点漏点,助推精准化教学;抓住学生传播数据映射出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发展轨迹,通过及时性疏导教育,防范化解舆情风险;抓住教师教学数据映射出的教师生僻点易混点易错点,进行了针对性强化辅导,增强教师胜任力。
适应智能网络时代发展要求,优化思政课教学
深化思政课供给侧改革,打造智慧教学课堂,离不开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要适应智能网络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打造一支兼具理论功底与信息化教学本领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开展智慧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道,以技术为用,充分发挥智慧课堂在优化思政课教学、提升育人实效方面的助力效应,用新平台、新方法、新话语让思政课堂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让思政课教学从“指尖”直抵“心间”。
(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联系凯发官网入口
(电话)028-86133248
(传真)028-86153184
(邮件)568343857@qq.com
(地址)成都市同兴路2号
公安备案号 51010602001598号
蜀icp备09003940号-1
川教jg-20120011
主办单位: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凯发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成都云智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