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几起校车安全事故,引起人们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关注和热议,其中一些观点将校车事故归咎于学校布局调整,批评甚至否定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校车事故与布局调整虽然有关联,但并没有因果关系。因为校车事故而否定布局调整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近年来开展的布局调整,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其必然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学龄人口变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学校规模不断缩小,很多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大幅度下降。这就要求必须调整学校的布局,根据适龄儿童的人数合理布局学校。
第二,是人口流动的必然选择。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子女随父母流动的比例大大增加。人口流动都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偏远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交通不便的地方流向交通便利的地方,其中很多流动到乡镇、县城等。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人口的流动特别是学龄人口的流动,要求学校布局也要相应调整,以满足儿童的就学需要。
第三,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已进入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历史阶段。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渴望日益迫切,但以往那种分散的学校布局,既难以改善办学条件,也难以吸引和留住高水平教师,大大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通过学校布局调整,不仅能够促使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利于学校留住和吸引高水平教师,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第四,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教育均衡发展既要求办学条件的均衡,也要求教育起点、教育过程乃至教育结果的均衡。通过布局调整,使得学校的布局更加合理,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并使得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基本均衡,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第五,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布局调整之前,由于学校分散,校舍破旧现象严重,危房比例较高,文艺体育器材难以保证,甚至冬季的取暖、学生喝水等都难以保证,音乐体育课程难以开设。通过布局调整,不仅可以解决危房问题、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利于文艺体育器材的配备,能够较好地解决供暖、供水问题,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特别是一些地方实行寄宿制教育,还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学习和生活环境,减轻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可见,农村中小学必要的布局调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人口变化流动规律,符合教育改革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
当然,在布局调整中有些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关注。比如在价值取向方面要以学生发展为主,而不能单纯讲办学效益;在规划中要因地制宜,而不能“一刀切”;在程序上要认真论证,甚至召开听证会,而不能凭长官意志。下一步,布局调整应审慎开展,注意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再出现上学远或上学不便的情况。
当前,校车越来越多,这不完全是布局调整的结果,而是人民群众生活改善后希望让孩子上学路途更轻松的愿望使然。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加强对校车的管理和监督,研制和配备更加安全的校车,对校车司机的资质要进一步严格,全社会要形成关心和保障未成年人安全的风气。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30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