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数字世界 重构智能教育
——数字世界如何科学育人
张生 黄千隽
数字世界既是我们的生活空间,也是我们的工作空间、更是我们的学习环境。未来,我们将继续穿梭于现实与数字生活之间,物质世界和数字世界会共同构成人类未来的生活图景。未来教育必然具有更多数字世界的特点,呈现出发展的新样态。
未来教育要遵循数字世界规律
数字世界既是对物理世界的一种反映,又有不同于物理世界的独特逻辑。数字世界的典型特征是数据、联通、智能,每个个体的行为,包括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本身的行为都以数据的方式存储下来,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建模、画像,又通过智能推荐与交互把大家联系到一起。数字世界中育人的规律、学生认知、心理、社会性等还未得到充分认识与研究,大脑发育的规律需要进一步揭示和探讨。例如,物理世界中,孩子躲进家门就能暂时免于校园欺凌,而数字世界中的欺凌则可以一直跟随儿童回到家中;物理世界中一个很孤僻的孩子,可能是数字世界中交流的王者。数字世界如此强烈地影响了人类世界,我们既要让他们能够享受数字世界互联互通、智能互助所带来的好处,又要为他们在线下和线上的生活、学习创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护。
未来的教育要适应数字世界对个体的新要求。普通人只要接入数字世界,就能获取丰富、专业的知识与信息,人们是生活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空间。与之对应的教育哲学、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育技术、教育环境和教育评价等都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革。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核心,培养创造创新人才成为当前融合世界的新要求。数字世界中,个体可以快速获取大量信息,但也需要具备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的能力,不至于信息迷航、信息过载。数字世界中,价值观多元,且冲突频繁,个体需要具备价值交流、对话以及协商的能力,以形成价值理性和价值信念。数字世界通过信息传播将更多物理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推送,并为个体提供了表达空间和交流平台。诸多个体可以集合起来,提升沟通、合作、创造的能力,相互交流研讨凯发官网入口的解决方案,比同等数量的专家单打独斗所产出的智慧更多。
未来教育要指向超越和创造
人不是机器,人具有主体性,能够完善自我、改造世界。适应世界不是唯一目的,教育最终要培育的是一种指向超越和创造的心灵与能力。从知识的层面看,数字世界的教育要促进孩子的深度学习,面向真实问题的解决,无论问题是来自于物理世界还是数字世界。学生只有掌握了创造性思考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免于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取代,获得更大的自由。从动机的层面看,教育必须从“注满一桶水”转向“点燃一团火”。在数字世界,个人专长更容易被放大,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就能为个体和社会带来极大的收益。个体从中获得的信心与价值感,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依托数字世界塑造学生心灵
在数字世界育人不是简单的提升知识传授效率问题,而是涉及到如何依托数字世界塑造学生心灵、为未来世界培养具有适应和超越能力人才的问题,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以信息和数据的素养为基础。数字世界进行信息收集和知识搜索的方式完全不同于互联网诞生前的世界。生活在其中的数字原住民们在处理信息和加工知识方面可能有着独特的天赋和规律。依托可穿戴设备、音视频设备、智能移动设备等收集的数据信息,这些数字原住民的认知与学习规律可以被有效刻画,进而加以利用。异化学生成长过程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教育数据的使用者。数字世界是一种信息空间,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来说,运用数据和信息的能力都是数字世界的必备技能。数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个性行为和学习类型,以及理解和发现关于学习的规律。这种元认知能力是学生进入大学和职场的必备技能,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积极引导作用。
二是以充盈学生心灵为目标。强调数字世界育人,并不意味着要弱化物理世界的重要性,而是希望通过扩展学生的文化生活空间,为其走向个体自由发展开辟一条新路。数字世界是未来学生学习、生活与创造的重要场域,也是与物理世界同等重要的教育阵地。数字世界的在线教育就不能只是纯粹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应注重立德树人的动能和价值。如开课啦负责人赵云锋所言,他们的双师课堂不仅有讲解知识的教师,还有关注孩子心灵和思想的辅导老师,能发挥数字世界的参与性、传播性特征,有助于破解信息茧房问题,也有利于减少数字世界中的破窗效应的流行,如网络欺凌、网络谣言、地域和种族歧视等,从而为学生心灵的向善提供保障。为感恩而在教师节举行的诗歌征集活动中,同学们写下3000多首深情并茂的诗篇,邀请老师从线上走到线下交流,场场爆满。
三是基于创造生成的合作与交往为手段。技术是人为的产物,与技术及数字世界的亲近不能以与自然及物理世界的疏离为代价,而使儿童过度沉溺于非自然的情境中。心灵成长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人际间的交往。2020年5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网上聊天的比例远高于使用微博和论坛的比例。与一般性的聊天相比,使用微博和论坛更具有参与公共话题讨论的意味,这样的沟通和交往是数字世界更为需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基于数字世界对学习任务的创造生成,作品的全员展示,学生对他人作品独立或者合作评价,基于作品的交流沟通等。既要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任务的广度、深度,更要基于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批判思维、评价能力、创造表达等核心素养。
后疫情时代,教育新常态的构建必然要遵循数字世界的发展规律、适应数字世界对个体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适应”与“超越”的重大使命。
(张生系北京师范大学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网络平台部主任,黄千隽单位系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
联系凯发官网入口
(电话)028-86133248
(传真)028-86153184
(邮件)568343857@qq.com
(地址)成都市同兴路2号
公安备案号 51010602001598号
蜀icp备09003940号-1
川教jg-20120011
主办单位: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凯发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成都云智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