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凯发官网入口

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谈首都数字化教育资源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 发布日期:2011-4-29 浏览次数:4092
字号【    】

摘要:文章针对《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的论述,对首都数字化教育资源与服务现状进行了网络调查,对网站的内容与功能综合分析,且结合北京教育学院等学校特色资源建设,提出了发展构想。即: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加强特色教育资源的建设;加强资源融合与共享,提升基于用户需求的数字化服务。
关键词:规划纲要;首都教育;特色信息资源
  
     2010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了《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第十章“教育信息化”第三十七条“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提到:“依托首都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逐步完善与城市信息化发展相协调、与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满足学习型城市建设需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建设,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融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支持个性化与开放式的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
     从以上条款可以提取出两个关键词,即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与数字化学习服务。据此,笔者对首都数字化教育资源与服务现状进行了网络调查(调查范围仅限于教育、文化政府机构直接主办或委托学校及专业机构建设与管理的网站),对网站的内容与功能综合分析,提出构想。同时,笔者所在的北京教育学院作为北京市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师范学院建院50多年来,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化积累,本文拟从北京市和北京教育学院两个维度探讨首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
一、首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现状
1、北京市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类型、内容与功能
     根据服务对象,可划分为三种类型:面向市民公众型、面向高校型、面向中小学型。
    (1)面向市民公众型
  ①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网()
  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网是由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承办的,面向首都市民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网站。网站内容以课程为主,包括面向一般公众的课件超市、面向幼儿家长的家长课堂,还有政策指南、理论研究、学习之都等关于学习型城市的政策、理论实践探讨与交流的栏目。随着网络带宽的快速发展,网络高清视频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该网2010年推出高清频道,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更加清晰的观看体验。高清视频节目重点介绍北京地方风土人情、生活常识等。
  ②北京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十一五”期间的公共文化教育公益工程,旨在缩小城乡差别,消除数字鸿沟。北京分中心由首都图书馆和北京农林科学院信息所合办。网站服务市民文化生活,特别是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内容通俗、图文并茂、音视频内容丰富。主要栏目有影视在线、戏曲舞台、首图讲坛、实用讲座、精品文化资源(包括中国园林、古琴、壁画、舞蹈、地方戏曲等)、电子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报纸等)、农业资源(含数据库、课件库、种植养殖技术、农村生活等)。
  (2)面向高校
  ①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
     为了进一步加强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根据北京高校图工委的意见,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balis。
     balis是北京地区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之一,依托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北京的高等教育服务,为北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目前已成立联合咨询中心、原文传递管理中心、馆际互借管理中心、资源协调中心、培训中心五个中心,分别由有关大学图书馆负责运行并提供相关服务。从网页上来看,除了资源协调中心未开放以外,其余四个中心均已开放。联合咨询中心开展科技查新、论文收录引用、文献/专题服务、情报分析、学科服务、培训服务、期刊论文投稿指南、信息咨询服务。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中心提供成员馆之间的联合目录查询和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培训中心提供合作式的馆员培训服务:如专项技能培训、基于多数馆员工工作需要的专项工作培训、开拓视野的交流式培训等。
  ②北京高校特色资源网()
  北京高校特色资源网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制作与维护,整合部分北京市属市管高校特色资源。目前整合的学校有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10所高校的具有学科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资源包和素材库。网站支持关键词检索、高级检索,主要栏目有学校列表(包括学校介绍及特色资源检索)、学科(含机械工程、纺织科学技术等学科分类目录树,但相应的资源打不开)、文化特色(含体育文化、中国语言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艺术等分类目录树,但相应的资源打不开)。
  ③北京市精品课程资源网()
  北京市精品课程资源网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制作与维护。该网提供关键词检索,主要内容有国家和北京市有关精品课程的相关文件、2003-2009年度精品课程列表、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的经验介绍、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精品课程检查申报、在京部属和市属高校学校列表(各校国家和北京市精品课程的课程概述、教师队伍、网络视频课程、教学评价、教案及教材、大纲习题等)。
  (3)面向中小学
  ①北京教育资源网()
  北京教育资源网是受北京市教委委托,由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制作与维护的服务首都中小学师生的综合性资源门户网站,有检索、浏览、学习、互动等功能;主要包括中小学资源平台以及北京市教师研修网、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相关链接;支持全市基础教育领域的局域网使用及用户名/密码登录两种形式;中小学资源平台提供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有按课标、教材、类型三种浏览方式;资源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商业性的资源库和教师自建上传的资源库,有同步课程、试题组卷、视频点播、素材、课件、英语口语等;还有专题性的资源,如高中新课改、2010年中高考作文等;有学术交流区、版主交流区等互动性空间。
  ②北京市教师研修网
  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制作维护的中小学教师自主研修、区域教研交流的学习性网站,内容包括精品课例、教师与学生作品以及学科讨论、区县教研、专题研讨等互动性栏目,支持作者、关键词检索。但有的栏目下内容有空白,有的栏目内容不够充实。
  ③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德育()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德育是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制作维护的德育专业网站,服务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内容有德育政策、德育动态、德育课程、学科德育、德育专家资源(德育研究成果、课题、讲座、专家资源库等)、学生天地、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也有东城、海淀等区县的德育网站链接。该网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搭建了政府、学校、专家和家长之间的桥梁,丰富了新时期德育实践的形式。
  ④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北京教育装备中心、北京教育学院共同建设、维护与应用。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基础教育城域网数字图书馆项目之一,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面向全市范围内1900多所中小学的100多万名师生,提供丰富、优质、正版的图书100万册,还有龙源期刊网、读秀知识库等服务,同时保证资源的持续更新。该网除了浏览、检索、下载、荐购等功能外,还是一个供师生开展网络阅读活动交流的平台。
2、北京教育学院特色教育信息资源
  (1)中小学教材、教参
  北京教育学院是基础教育系统校长教师培训的基地。了解、研究中小学教材是搞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前提,为此,学院图书馆多年来一直重视收集保存中小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已形成了一大特藏。所藏的教材教参为建国至今的中小学教材教参,其数量达7万册。
  其中有全国统编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各科教材、教参;有北京市自编自用的各科教材教参;还收藏了“一纲多本”的各种版本的全国各省市中小学使用的教材以及部分港台教材。它们以较为齐全的版本、适当的复本量以及几十年的连续性,展示了我国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小学教材、教参的原貌。它们对于院内外教师研究、考证我国中小学教材的内容、特点乃至于变迁情况,都具有很好的资料价值。对于学院各学科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建设也可提供充实的文献资料依据,部分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加工,校园网内可浏览使用。
  (2)校本资源———校长、教师培训史料
  北京教育学院建院50多年来,服务首都、辐射全国,致力于普及校长、教师职后教育,包括学历补偿教育、继续教育以及各类专项培训。学院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首都校长、教师终身学习的历史。2008年,学院55周年校庆,校史馆同期开馆,该馆收藏了不同时期的学员毕(结)业证、典型教材、培训成果、师干训继续教育项目资料、校长与教师培训年度汇编、统计资料、重要培训项目的请示与批复、图片、奖牌等。
二、首都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与数字化学习服务构想
1、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加强特色教育资源的建设
  从目前资源的内容来看,公开传播的商业资源偏多,各校自建的特色资源不足。许多学校有自己的特色资源,有的有特色资源库,有的虽有特色资源但缺乏进一步的开发。
 (1)校本资源的主要种类
 ①校史馆、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资源建设以及校庆等重大活动的开展,一些高校建立了校史馆和博物馆。有的有实体和网络两种形式,有的只有其中的一种形式。如:中国农业大学百年校史展(?鄄um/index.php)、北京电影学院网上校史馆()等。但目前这类资源各校发展不均衡,缺乏进一步的开发与整合。
  ②会议文献
  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产生的记录、发言稿、评述、总结等形成的文献就是会议文献。会议文献是了解各国科技水平动态、跟踪和预测科技发展趋势、进行情报分析和情报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是传递科技情报、交流科技成果与经验方面的重要科技情报源之一。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会议文献数据库,但资料来源多为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高校自办的学术性会议的会议文献缺少整理与数字化加工,而这类资源反映学校的学科特色和办学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以我院为例,学院尽管规模不大,但非常重视国际交流性的学术活动,举办了数届不同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如多元智能国际研讨会、中美教育国际研讨会、中欧教育论坛。每一次国际会议都产生相应的会议文献,这类资料不公开出版,传播范围也有一定限制,但非常有借鉴意义,既反映了国际教育的前沿动态,也反映了学院对外开放的办学成绩。
  ③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一些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有的还编有校本教材。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和职业学校,积极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课程和教材,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有的中小学结合自己学校所处的环境及学生特点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和教材。例如,顺义区北石槽中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依据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尝试开展以学生“小种植”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教育活动,并逐步发展为科技类校本课程,开发了“无土栽培实验”、“蔬菜栽培与育种知识”、“花卉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等课程。北大附小综合利用北大、学生、家长、教师等各类资源,2007年由校长助理牵头,成立第一个经济学小组———经济联盟,包括3名本校教师、1名大学教师和15名对经济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每周两课时,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质编写教学内容、基本目标和评价方案。教师通过有趣的游戏、戏剧、故事、参观、讲座等不同形式让学生了解经济常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与其他课程进行学科融合,“经济学”校本课程成为理念最前沿、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2)校本资源的开发
  建立非正式出版文献资源库及统一检索平台。以我院为例,学院校史馆非常重视非正式出版文献建设,目前收藏的文献以印刷型文献为主,主要包括手稿、教案、会议文献、汇编、报告。
  ①手稿
  研究手稿反映学术的创建过程,创作手稿、翻译手稿反映论文、著作的编译思考过程。应有意识地征集保存校史名人的重要著作的手稿以及校史著作的手稿。我院校史馆收藏了《北京教育学院志》诞生过程的所有手稿以及校史馆展板的各版脚本。
  ②教案
  教案反映教师的教学思考过程,对于研究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我院校史馆收藏了“经济地理学”的一份老教案,这份教案曾经有三位教师在讲授这门课时使用过,还收藏了相关教师手绘的幻灯片胶片,吸引了参观者的兴趣。
  ③会议文献
  会议文献包括会前文献即会议方案,会中文献即会议记录,会后文献即会议纪要、资料集与报告集。应注意收藏学校发展中重要历史节点的重要会议文献。校史馆与外事办公室合作,有意识地收集了学院举办的国际会议的会议文献。
  ③汇编、报告
  学校发展过程中无论党群工作、行政工作还是教学科研工作,都会经历一些大型活动,活动的成果形式往往是汇编或报告集,有选择地收集这类资料,反映办学特色。以我院为例,近年来,学院每年承担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委托的校长、教师继续教育项目,针对这些项目从立项到执行到绩效考评,相关业务处室都会编印一些年度汇编或报告集。收集这些反映学院特色的资料,可使校史建设更具主题特色。
  除了以上印刷型非正式出版文献外,一些学校开始注意收集非正式出版电子文献:
  ①有介质存储的电子文献———光盘
  课程实录、会议论坛发言的演示文稿(ppt)、重大活动的音视频记载。
  ②无介质存储的电子文献———网络文献
  校园网页、电子校务系统、电子校刊、博客、电子邮件等。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图书馆特藏部在服务和研究中发现,与北大校史、人物、师生的教学科研以及校园生活相关的特藏内容,是最受北大师生乃至校外用户欢迎的,他们近期对散见于网络的北大师生在个人或团体博客及各种非正式网络资源上发表的与北大有关的内容做了初步的调查,发现这些内容与正式出版的同类内容比较,与北大生活的现实相关程度更高,形式也更加灵活和随意。因此,他们正在建设“北大‘博’文”数据库(),有效地保存和组织与北大有关的非正式网络资源,丰富和活跃校园网络文化,开拓特藏服务的新方式,利用数字化服务的手段,使特藏服务延展到各个不同层面的用户群。
2、加强资源融合与共享,提升基于用户需求的数字化服务
  (1)探讨跨系统的资源共享模式
  根据以上分析,首都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分属于不同系统,其中包括:由北京市委、市政府主办涉及多个委、办、局的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网,由文化局主办的北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由市教委主办的北京教育资源网等若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相关资源网站。网站资源特色不同,且有不同的访问方式和使用权限,面向的服务对象也不同。应适度实现资源之间跨系统的融通,促进资源的效益发挥,满足人的终身学习和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如建立网络之间的链接,建立统一资源检索门户等。
  (2)建设校本资源的共享平台
  ①建设数字校史馆
  一些高校建有校史馆,但是各校规模不同,实体上的校史馆规模受到一定限制,而且传播手段比较传统,因而有的学校建立了网上校史馆。目前常见的网上校史馆多为物理形式的校史馆的网上再现。笔者认为应向更能反映资源一体化与特色化的数字校史馆的方向发展,资源内容可包括数字化校史文献、不同历史阶段或教学、科研、管理等不同领域的专题图片库、校本课程或重大活动的专题视频库、教职工科研成果的题录数据库、名师名生专题人物库等;鉴于数据库结构不同,检索要求应满足异构跨库检索需要,以年代检索、主题检索、人物检索、资源类型检索为主要检索点;校史资料涉及具有保密性的档案、具有著作权的出版物、具有肖像权的人物图片等,因此在资源的使用权限上应根据不同的用户群给以适当限定,以符合相关知识产权法规。
  ②统筹各校的校史资源建设门户网站
  校史资源虽是反映一所学校的历史,但是对于部分行业院校来说,学校的历史浓缩了行业发展的历史,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与时代内涵。以我院为例,学院的历史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首都校长、教师职后教育的历史,学院校史馆的发展应朝着具有特色的首都校长、教师继续教育史馆的方向建设。统筹校史资源,建设门户网站,对于推动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历史研究、共享教育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必将对首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提出新的导引,也将引发我们的思考,可以概括为:突出校本与行业特色、深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以用户为需求的数字化服务。

上一篇:开展视频互动教学 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
下一篇: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1年工作要点

联系凯发官网入口

(电话)028-86133248

(传真)028-86153184

(邮件)568343857@qq.com

(地址)成都市同兴路2号

公安备案号 51010602001598号

蜀icp备09003940号-1

川教jg-20120011

主办单位: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凯发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成都云智博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提示
请填写关键词!
确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