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璐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解读
编者按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于今年3月1日上线试运行,并于3月28日正式上线。平台试运行以来,浏览量呈现高位攀升趋势,原因何在?在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平台如何为一线教师教学服务?如何为“双减”工作提质增效提供支持?本期专刊刊发记者的深入采访报道,并邀请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同学们,今天我请来了‘大咖’给你们上课……”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古汉城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上,授课教师齐丕英播放着北京市西城区学科带头人、数学教师张艳的微课视频。
其实,“乘法分配律”这节课齐丕英已经讲过,但发现学生运用时依旧概念不清。于是她灵机一动,直接用云平台资源,让北京名师为学生再讲解一次。最让齐丕英惊讶的是,听课后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能力拓展题的完成率和正确率也大大提高。
齐丕英用的云平台,是2020年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力保障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上线运行的。经过2年的打磨,改版升级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新平台)于今年3月1日上线试运行,并于3月28日正式上线。3月1日至25日,新平台日均浏览量2888万以上,最高日浏览量达6433万。
新平台浏览量火爆提升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持续发挥新平台资源效用?新平台将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产生什么影响?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新平台能用好用带来火爆人气
本轮疫情暴发后,山东青岛7个区紧急开启线上教学,全体中小学生居家学习。“要操作电脑放课件、要随时与学生留言互动,还担心网卡,整个教学节奏全乱了。”已经从教6年多的青岛市阳城区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张涛,回想自己最初上网课的情景就直摇头。
“现在上网课,我直接播放新平台的微课资源,操作简单,我就有精力去关注学生哪里没听懂,教得有重点,学生学得也带劲。”现在一周5天课,张涛平均有4天用新平台资源授课。
而这还不是顶限,齐丕英坦言自己每天都用平台资源,特别是新授课备课时,她都要在平台上先学习名师的同一节课,揣摩名师如何讲解知识重难点后,才能安心开始备课。“新平台微课资源和之前一样,多是北京名师录制,而且现在的资源覆盖了我要教的全部课程。”齐丕英告诉记者,新平台用得很顺手。
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新平台运行两周后,几乎所有省份浏览量均大幅上升,其中辽宁、吉林、福建、山东等省份增幅超过6.5倍。3月1日至25日,新平台累计浏览总量达7.2亿。
“浏览量的攀升,短期内是因疫情防控的客观需要,但关键是得益于新平台资源设计理念的升级。”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柯清超介绍,新平台与以往平台相比,资源内容建设上实现了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优质资源,“学生体量更大,于是直接带来了新平台浏览量的火爆。”
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杨非介绍,新平台不仅扩充了课程教学资源,还新增了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4类资源。
他分析认为,“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师对课后服务、作业设计的优质资源的需求,以及校外培训行为大量压减,广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都可以在平台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新平台对师生及家长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新平台强化应用服务体系建设
登录新平台,记者看到,一至六年级各学科教学资源、课后服务资源、教师研修资源等一目了然,无须注册和登录,就可以轻松浏览各类资源。
“这周我推送了两次新平台经典阅读资源给学生,开展课后拓展学习。”张涛告诉记者,新平台课后服务板块的经典阅读专栏,提供了11类不同文学资源,还配有专家解析,“有专家在,资源质量我完全放心,无需各种挑选;讲解新颖,平台操作又简单,学生喜欢用。”
“为身处不同教学应用场景的师生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资源推送是新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杨非透露,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是新平台下一步“升舱”标配,将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用户提供资源的个性化订阅、智能推送推荐、精准检索等功能,实现由“人找资源”到“资源找人”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新平台在服务场景和模式上有了很大完善,这是作为国家级资源平台工作创新的体现。
正如陕西省渭南市电化教育馆一级教师沈文婷所说,新平台她看到的最大变化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的资源。“比如在课后服务板块的科普教育里,学生通过拖动鼠标,就可以身处清华大学博物馆,网上虚拟参观,学生很喜欢。”
“新平台在资源数量和类型扩充、资源质量和使用体验感提升上,都有明显的优化。”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常务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分析认为,作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平台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利于持续优化资源供给服务,而且将进一步推动数字资源的供给机制改革,创新供给模式,提高供给质量。
数字教育资源引领教学改革
数字教育资源既是数字化教学的起点,也是发展基于“互联网 ”模式下教育高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智能时代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如何有效支撑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
升级后的新平台,正成为加速提升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服务能力的新契机。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通过对国家平台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实现了资源校本化、特色化,覆盖各学科。目前优质资源通达学校每间教室,师生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课内外学习。
在该校党委书记黄莉看来,只有符合一线教师教学真实需求的资源,才能让教师用起来。
如何高质量满足数字教育资源需求者的需求?
杨非告诉记者,在资源建设上,新平台可以大胆借鉴互联网平台的运营模式,突出资源来源的贡献度,采用资源贡献积分和激励机制,“让师生既是资源的‘使用者’,也是资源的‘创造者’,这样的资源建设服务,才能保证教育资源供需的高效匹配和持续的迭代升级”。
事实上,资源服务转型升级正在提速。2022年教育部将实施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推进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就提出了“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工作思路。
对此,吴砥认为,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是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关键环节,是以数字化促进教学改革的根本保障。
“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不仅需保证资源内容数量与质量,还需涵盖技术、制度、服务管理等方面。”吴砥建议,注重资源应用过程分析,构建覆盖资源建设应用全链条的大资源汇聚、智能化评价与及时反馈机制,推动人机结合的资源治理,提升应用实效。
在柯清超看来,数字教育资源应该具备“服务”和“引导”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两个重要功能。一方面,要从师生应用需求出发加强资源建设,成为支撑新型教与学模式构建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推动新技术与资源建设创新融合,通过资源建设创新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力。
此外,他建议,要探索人机结合的以“建—选—学—评”为核心的资源服务监管机制,以保证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生态良性发展。
联系凯发官网入口
(电话)028-86133248
(传真)028-86153184
(邮件)568343857@qq.com
(地址)成都市同兴路2号
公安备案号 51010602001598号
蜀icp备09003940号-1
川教jg-20120011
主办单位: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凯发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成都云智博科技有限公司